近日,“貴州省藥物制劑重點實驗室”通過由貴州省科技廳、省發改委和省財政廳聯合組織的專家驗收。專家一致認為,該實驗室面向貴州省中藥民族藥產業發展的重大科技需求,結合工作基礎和學科的發展趨勢,充分利用區域資源,形成了“藥物新劑型新工藝新技術”、“中藥藥效物質基礎與質量控制”、“生物藥劑學與藥物動力學”3個相對穩定、具有一定特色和優勢的研究方向,在推動中藥民族藥產業創新發展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近年來,貴州省科技廳不斷深化科技體制機制改革,大力營造科技創新環境,加強平臺建設、助推科技成果轉化,一系列推進科技創新的措施全面提高了貴州省科技創新能力的整體水平,企業、高校、科研院所創新創業的積極性被充分調動起來,一大批科技型企業茁壯成長,在以創新促調整、促發展方面發揮了無可替代的作用,科技與經濟的結合更加緊密,引領和支撐貴州特色優勢產業的快速發展。
加強創新平臺建設
貴州省把建立健全科技創新體系作為加快科技創新的關鍵環節,通過一系列措施努力形成有利于科技和經濟相結合、科技鏈與產業鏈相銜接、科研機構與企業發展相融合的創新機制,增強了科技創新能力。目前,貴州省已有30個院士工作站、4家國家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3家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150家省級企業技術中心。
“國家喀斯特石漠化防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正式獲批組建,“苗藥、傣藥、黎藥等民族藥發展共性關鍵技術研究”項目獲國家科技支撐計劃立項支持,“鋁電解槽爐窯PM2.5粉塵控制與裝備的研究及應用”獲得國家863計劃立項支持,“貴州省工程機械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獲批建設,圍繞“100個產業園區成長工程”啟動了25個創新平臺建設項目…… 今年以來,貴州省推動創新平臺建設成效顯著。
據了解,貴州省以“中國科學院貴州現代資源技術研究與成果轉化中心”立項建設為契機,在貴陽高新區規劃建設高端創新平臺“貴州科學城”。貴州科學城將建成一個整合國內外創新資源,聚集科技風險投資、技術產權交易、生產力促進中心等創新服務機構的科技創新要素集聚區,目前項目的整體開發建設工作正在積極推進。
此外,按照貴州省委、省政府實施“100個產業園區成長工程”的統一部署,貴州省投入引導資金1750萬元,帶動地方投入5933萬元,首批啟動25個創新平臺建設,重點培育“六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在園區形成,支撐“九大傳統產業”改造提升。同時,在貴州省布局19家生產力促進中心,完善省、市州、縣區三級生產力促進中心建設體系;啟動實施“功能化學材料重點實驗室”省級創新平臺的建設,并力爭使“綠色農藥與農業生物工程”等創新平臺上升為國家級;安排1500萬元經費支持,將啟動建設15個省級農業科技示范園區。
助推傳統產業改造升級
近年來,貴州省科技廳組織實施了一批國家和貴州省重大科技計劃項目,凝聚形成一批科技創新人才團隊,通過高新技術助力傳統產業改造升級,推進生物、節能環保、新材料和新能源等新興產業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創新攻克了一批關鍵技術難題,研發出一系列高科技新產品。
2012年9月,中國鋁業公司貴州鋁廠牽頭承擔的中國鋁材料領域第一個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高性能鋁合金及其制造工藝技術開發”項目順利通過國家驗收,開發的高性能鋁合金材料從根本上突破了傳統技術對鋁合金輕強材料發展的限制,可望在國產大飛機、FAST重大科技工程上應用,克服了長期困擾中國鋁產業創新發展的關鍵技術難題,有效延伸了鋁資源產業鏈。
貴州省科技廳組織貴州鋼繩集團公司、首鋼水城鋼鐵集團公司等聯合實施并完成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高強度低松弛預應力鋼絲、鋼絞線用鋼及制品研發”,自主研發出1×19類多絲大直徑高強度低松弛預應力鋼絞線,設計制造了國內首臺筐籃式與跳繩式串聯的多絲線接觸結構預應力鋼絞線組合捻制設備,自主開發集成了國內首臺φ1270大型直進式拉絲機。其中,多絲大直徑高強度低松弛預應力鋼絞線產品可替代進口,成功應用于我國礦山支護、貴廣高鐵等重大工程。
首鋼貴陽特殊鋼有限責任公司、貴州新安航空機械有限責任公司、南方匯通股份有限責任公司等單位完成的“高速重載列車關鍵材料及制品研發”項目,突破了“高品質車軸鋼產業化”、“高速列車用粉末冶金閘片國產化”及“高性能長壽命彈簧生產技術”等關鍵技術,研發出高品質車軸鋼、彈簧鋼、高速列車用粉末冶金閘片,多項性能指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在我國高速重載列車、地鐵等領域得到廣泛應用。其中,彈簧產品通過美國AAR、FAI認證,標志著我國彈簧產品打開了美洲市場。
貴州省科技廳支持貴州航天、振華集團實施“新型電子元器件的研發及產業化”等重大科技項目,建設以林泉電機為主體的國家級精密微特電機技術研究中心。在神舟九號與天宮一號進行載人交會對接中,貴州企業為神舟九號及其系統工程集成了半數以上的電子元器件,中國航天科工集團061基地研制配套生產的電源、連接器、繼電器、電機、齒輪五大類關鍵產品,確保了神舟九號與天宮一號的準確對接。
這些僅僅是貴州省科技創新促進經濟發展的縮影,這樣的傳統企業創新發展案例在貴州不勝枚舉。近年來,“貴州創造”百花齊放為“工業強省”戰略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撐,推動了貴州產業集聚和特色優勢產業鏈的延伸。
明晰優勢產業發展路徑
編制產業技術路線圖,是貴州省推進資源優勢向經濟優勢轉化,延長產業鏈、增加附加值,大力發展特色優勢資源性產業,促進鈦、鋁、磷、中藥現代化等特色優勢產業轉型發展的重大舉措。
“十二五”以來,貴州省科技廳致力于磷化工產業和汽車零部件產業發展的科技支撐工作。在磷化工產業領域爭取國家科技支持和安排省級科技計劃經費上億元,實施了“復雜難處理磷礦資源高效開發利用及深加工關鍵技術研究”、“磷礦資源綜合利用及精深加工產業技術開發”等科技計劃項目,攻克了一批制約行業、產業發展的關鍵共性技術,取得了一批階段性成果, 建立了貴州省磷資源高效利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貴州省磷化工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等創新平臺;在汽車零部件產業領域實施了“汽車綠色環保新型密封條關鍵技術研究與產業”等重大科技專項,有效提升了產業板塊的技術水平。2012-2013年,貴州省科技廳連續兩年分別在磷化工和汽車零部件兩個領域安排了多個項目,以項目群的方式圍繞產業發展的多個技術需求點組織攻關。貴州省科技廳將圍繞產業技術路線圖,建立和完善項目庫,開展產業共性關鍵技術的攻關,搭建技術創新及成果轉化平臺,為貴州省優勢特色產業的發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撐。
海綿鈦產業是貴州省優勢產業之一,海綿鈦年產能和產量均居全國第一位,在國內鈦工業占有重要地位。2012年貴州省首個產業技術路線圖——鈦產業技術路線圖正式發布,提出通過5-10年的努力,著力突破一批制約產業發展的關鍵材料、裝備和核心技術,初步形成“金屬鈦—鈦合金及制品—鈦化學品”的產業鏈,建立鈦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構建具有核心競爭力的鈦產業集群,明確了打造中國鈦材料特色產業化基地的目標,并凝練出金屬鈦、鈦合金及制品、鈦化學品及循環經濟三大創新焦點,明晰了整個鈦產業的產業創新與升級路徑。
根據鈦產業路線圖勾勒的產業創新升級路徑,遵義鈦業、貴州鈦無限新材料有限公司、貴州鋼繩股份有限公司等企業正在大力開發鋇鈦新材料、鈦絲、鈦合金制品等新產品,攜手延長鈦產業鏈條。而在遵義、安順,旨在聚集鈦產業企業、形成鈦深加工產業集群的產業園區也將在不遠的將來強勢崛起。
據了解,除了鈦產業技術路線圖以外,目前貴州省科技廳還編制完成了杜仲、磷化工、汽車零部件等產業的技術路線圖,通過產業技術路線圖的編制,提煉產業關鍵技術,依托龍頭企業推進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的建立,推動產業鏈的形成、延伸和產業集群化發展。越來越多的貴州特色優勢產業正在勾畫出以科技創新拓展發展空間,躍上轉型升級新高地的美好藍圖。